文/熊逾格
編輯/陳鋒
換機寒冬的末尾,AI手機正成為手機廠商們希望中的“新大陸”。
市場分析機構TechInsights稱,2023年全球智能手機換手率或跌至23.5%的最低點,長達10年的下降后,由于經濟不景氣、利率上調、通貨膨脹等因素,2023年全球手機的換機周期可能長達51個月。
不過,AI大模型的應用,成了全球手機產業(yè)逆轉頹勢的關鍵希望,也成了手機行業(yè)最大的變量,手機廠商們已經加速進入到AI備戰(zhàn)階段。
連線Insight注意到,2023年至今,各大手機廠商陸陸續(xù)續(xù)卷向AI大模型。
去年10月份,小米宣布將AI大模型植入系統(tǒng);11月,vivo發(fā)布了自研的AI“藍心”大模型;今年1月,OPPO新發(fā)布的Find X7系列首次在端側部署了一個約7B(70億)參數規(guī)模的模型,帶來了智能摳圖、路人消除和通話摘要等功能;榮耀也在1月揭曉了自研的“魔法大模型”。
可以說,AI手機,正在成為手機行業(yè)不可逆的一股浪潮。IDC此前預測,2024年全球新一代AI手機出貨量將達到1.7億部,占智能手機整體出貨量的15%,2026年中國市場近50%的終端設備處理器將帶有AI技術。
最近,手機廠商頻繁的戰(zhàn)略調整,也說明了這一趨勢。
OPPO在加大對AI手機的投入。2月20日,OPPO召開AI戰(zhàn)略發(fā)布會,稱AI手機將是功能機、智能機后的手機行業(yè)第三個重大變革階段,隨后OPPO將邁入AI手機時代。
與OPPO以及大多數手機廠商不同的是,魅族則決定All in AI,停止傳統(tǒng)“智能手機”新項目,全力投入明日設備AI For New Generations。
不難發(fā)現,在研究AI一段時間后,手機廠商們正式做出了“取舍”,確定了新的前進方向。而OPPO和魅族“背道而馳”的成果,也將備受行業(yè)和消費者的關注。
1、要新機還是要AI,手機廠商進入取舍時刻
對于手機廠商而言,AI技術競賽無疑是一場持久戰(zhàn),怎么跟、用多大的力氣跟、如何調整產品線等等,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從廠商視角出發(fā),影響它們AI布局節(jié)奏、力度的一個主要因素是,押注AI意味著要投入持續(xù)的資源、精力,它們需要想清楚,在AI上的布局,應該占到多大的投入分配。
一個殘酷的事實是,過去多年里,從全球范圍內來看,行業(yè)里的大部分收入和利潤,都被蘋果和三星賺走了。
Counterpoint今年2月初發(fā)布的數據指出,2023年,從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收入側來看,蘋果、三星收入占比分別為50%及16%,OPPO、小米、vivo則為7%、6%及4%。其中蘋果2023年全球手機出貨量占比為20%,以1/5出貨量賺取了1/2的收入。
此外,去年二季度,蘋果在全球手機市場營業(yè)利潤的分成為85%,三星為12%,其余手機廠商總共分走3%的利潤。
這一基礎上,手機廠商在投入AI布局的同時也要思考,既有的手機產品策略、新機的研發(fā)和發(fā)布節(jié)奏,要不要調整?
比如最近,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在社交平臺上發(fā)文表示,OPPO與vivo已經擱置2024年新款豎向折疊屏發(fā)布計劃。
OPPO隨后否認了這一消息,而vivo目前仍未對此消息做出官方回應。
進一步來看,這實際上是一道選擇題:是破釜沉舟全力備戰(zhàn)AI,還是延續(xù)既有的產品策略、新機研發(fā)和發(fā)布節(jié)奏,兩者都要?
從目前的行業(yè)動態(tài)來看,手機廠商們已經分化出了不同的打法。
魅族是嘗試更大膽、轉向更徹底的手機廠商——它選擇了“舍掉”在新機上的投入,轉而All in AI。
“魅族將停止傳統(tǒng)智能手機新項目投入,要用有限的資源和有限的時間,去做一件更偉大的事情。”2月18日,魅族科技官宣了這一決定,稱將全力投入明日設備AI For New Generations。
在魅族的AI戰(zhàn)略設想下,其將重構Flyme OS,打造全新AI終端設備,并向全球大模型團隊全面開放,構建起新的AI生態(tài)。
“在AI時代,我們有足夠的能力重構硬件的產品形態(tài),我們將重構軟件的交互邏輯,我們還將重構基于AI的生態(tài)布局。”魅族集團董事長兼CEO沈子瑜如此說道。
值得注意的是,魅族目前已經定下了未來三年里的規(guī)劃:
2024年發(fā)布首款AI終端設備,重構AI OS;2025年持續(xù)迭代AI終端設備,通過XR形態(tài)滿足用戶的全天候使用場景,同時推動云端與端側算力成本下降,進入AI終端普及期;2026年在國內AI終端設備領域達到Top 1市占率,完成產品生態(tài)的完整構建。
由此來看,魅族在某種程度上已經不再是一家手機廠商,它的目標是成為一家AI公司,未來的主要產品將是新的AI終端設備。
相比之下,更多手機廠商的選擇是,保持既定的產品策略,探索AI能力及帶來的體驗提升,在手機產品上的實際落地——
簡單來說,魅族錨定的是下一代AI終端設備,形態(tài)尚是未知數,但更多手機廠商錨定的,還是AI手機。
其中,OPPO是動作較快、戰(zhàn)略較明確的一家。OPPO創(chuàng)始人兼CEO陳明永判斷,2024年將是AI手機元年,五年內AI對手機行業(yè)的影響不可忽視。
2月20日,在OPPO AI戰(zhàn)略發(fā)布會上,OPPO首席產品官劉作虎也表示,AI手機是繼功能機、智能機之后,手機行業(yè)的第三個重大變革階段。
OPPO發(fā)布了AI超級智能體和AI Pro智能體開發(fā)平臺組成的OPPO 1+N智能體生態(tài)戰(zhàn)略——這對應的,是通過在AI上的持續(xù)投入,驅動硬件平臺和智慧OS的革新,最終將AI能力更多地落地到手機產品上。
不難發(fā)現,盡管路徑不同、打法不同,但加速擁抱AI,已經成為廠商共識,他們也在加大投入力度。
比如vivo副總裁周圍向媒體透露,vivo大模型每年投入成本為20億元到30億元,總投入成本已超過200億元;小米CEO雷軍此前也表示,預計2023年研發(fā)投入超200億元,對大模型團隊投入“不設上限”。
不過,對它們而言,加大投入只是開始,接下來的最大挑戰(zhàn),是如何真正為用戶帶來體驗革新。
2、都在投入AI,手機廠商的AI究竟做得怎么樣?
當幾乎所有的手機廠商都開始以不同的姿態(tài)、力度布局AI,一個最值得關注的問題是:
一部真正的AI手機,到底應該具備哪些能力?能為用戶帶來哪些實質的體驗提升?
目前,仍然處于探索期的市場,還沒有標準答案出現,不過OPPO提供了一個基本思路。
在OPPO AI戰(zhàn)略發(fā)布會上,劉作虎表示,AI手機需要具備以下四個特征:
能高效利用計算資源,滿足生成式AI的計算需要;能敏銳感知真實世界,了解用戶與環(huán)境的復雜信息;要有強大的自學習能力;要具備更充沛的創(chuàng)作能力,為用戶提供持續(xù)的靈感與知識支持。
從這幾個特征來看,AI手機在硬件、操作系統(tǒng)、用戶交互體驗等多個方面,實際上都需要被重構。
我們看到,自去年至今,手機產業(yè)鏈上所發(fā)生的積極變化,也聚焦在這幾個維度。
比如在AI算力芯片上,高通去年10月發(fā)布了第三代驍龍8Gen3芯片,聯(lián)發(fā)科則在11月推出搭載第七代處理器APU790的天璣9300芯片,均為AI大模型專門定制。
其中,驍龍8Gen3的AI性能提升了98%,高通AI引擎實現了終端設備上首次支持運行100億參數的模型,并且針對70億參數的大語言模型,每秒能生成20個token(token的生成速度越快,意味著大模型識別、處理文本的速度也更快),此外,搭載了驍龍8Gen3的Stable Diffusion(AI繪畫生成工具),文生圖也只需要0.5秒。
天璣9300芯片則能夠實現以實現更加高速、安全的邊緣AI計算,最高支持330億參數的大語言模型。
目前,除了華為之外,主流的手機廠商大多數都采用這兩枚芯片。區(qū)別在于,它們的標準旗艦產品大多采用天璣9300,高端旗艦產品大多采用驍龍8Gen3,舉個例子,OPPO Find X7系列中,Find X7搭載的天璣9300,Find X7 ultra搭載的是驍龍8Gen3。
端側大模型,則是手機廠商最核心的布局方向。端側大模型是指,AI模型被部署在手機本地終端,而非云端服務器。
目前,國內廠商們均投入資金自研大模型——OPPO推出AndesGPT大模型、vivo自研藍心大模型、華為發(fā)布了盤古大模型并率先接入了手機、榮耀發(fā)布了魔法大模型、小米則主打MiLM輕量大模型。
三星是個例外,S24系列新機上,Galaxy AI以本地和云端AI相結合,搭載的是谷歌的Gemini大模型,在中國市場,其接入的是百度的文心一言。
值得注意的是,市場上近段時間發(fā)布的新機中,所呈現出來的AI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都來源于背后的大模型能力。
OPPO Find X7系列的“智能通話摘要”“AIGC消除”等功能,前者依賴于AndesGPT大語言模型,用戶進行通話時,能自動生成通話摘要;后者同時依賴于引入的生成式視覺模型,用戶完成拍照后,手動圈選圖片中的干擾部分,系統(tǒng)會自動消除。
榮耀發(fā)布的Magic 6系列搭載了自研的70億參數“魔法大模型”,帶來了“一拖日程”“一語查圖”“智慧成片”等體驗提升。以“智慧成片”功能為例,用戶只需與YOYO助理簡單對話,即可精選以往照片和視頻,自動創(chuàng)作短片,同時還能提前識別照片中紀念日等重要場景,主動推薦創(chuàng)作視頻。
不難發(fā)現,從上述應用和落地場景來看,基于AI助手的拍照、搜索、文檔總結、翻譯、P圖等是眾多AI手機趨同的基本能力,大模型的加持在用戶側帶來的更多的是體驗“升級”,而非“革新”,同時,各個手機廠商均未產生較大的差異化優(yōu)勢。
基于當前手機廠商在AI上的布局仍處于初步階段,這一點無可厚非,不過這也意味著,在AI手機這條路上,廠商們要做的還有很多。
3、AI手機時代,誰將先迎來“奇點”?
2007年,第一代iPhone的發(fā)布顛覆了人們對智能手機的認知,也徹底將魔術師般的喬布斯送上神壇。而當下的AI手機市場正是在呼喚這樣一款產品,天才的寶座為創(chuàng)新者懸置著。
目前來看,上述不少AI手機都取得不錯的市場表現,例如三星的S24以預售量121萬部的成績超過上一代機型11%,Counterpoint預測S24系列銷量有望突破3600萬部;榮耀Magic6系列則在首銷當日2分35秒就突破6.66億元銷售額。
但如我們上文所言,這些手機在用戶體驗上并未帶來顛覆性的提升。
另一方面,近日Sora的火爆問世,或將引導AI應用需求的新變化,從而也對AI手機的文生圖能力提出要求,進而對產業(yè)鏈造成影響。
行業(yè)不斷涌現出新變化的背景下,AI手機真正的奇點時刻何時到來?回溯功能機向智能機跨越的歷程,不難發(fā)現,關鍵在于能否帶來革新級別的使用體驗蛻變。
對于AI手機來說,何時到達“奇點”,要看兩個關鍵點。
首先是端側大模型的“涌現”時刻。
隨著參數的增長,大模型能力會發(fā)生質的變化。對于AI手機與端側大模型來說,“涌現”意味著更多嶄新的AI終端體驗,而非對傳統(tǒng)手機應用流程的升級與整合。
這將體現在方方面面:
算法及計算能力的增強使得AI手機能夠提供更即時的響應,擁有更高的能效比;
可靠的性能及表現讓AI手機更少依賴云端,從而提高設備的隱私保護并降低網絡要求;
更高的智能水平支持人機交互中更復雜的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并同時處理文本、圖像等多模態(tài)的數據;
自適應學習能力的增強,讓AI手機能夠記錄并學習用戶行為,提高個性化定制的服務。
這是手機廠商們面臨的最大難題——云端部署面臨昂貴的成本,端側部署卻囿于有限的算力、內存、能耗。想要在手機端重現ChatGPT的效果,手機廠商就必須摸索到真正的平衡點,對芯片硬件設計、端側大模型實現深度統(tǒng)合,形成成熟的商業(yè)模式及產品生態(tài)。
其次是AI 手機的形態(tài)及交互系統(tǒng)設計。與傳統(tǒng)的語音助手不同,AI手機與用戶的交互必須更加自然,實現意圖識別、理解的層級。從這一核心觀念出發(fā),AI手機的未來終端形態(tài)、軟件應用生態(tài)仍未可知。
例如,前蘋果設計師設計的AI Pin以及后來的Rabbit R1都“未來感”十足,將傳統(tǒng)的軟件應用拆分重組,由自然的語言交互調用,完全能覆蓋傳統(tǒng)智能手機的主要功能。
AI Pin是一個可穿戴AI終端設備,配備攝像頭、麥克風、揚聲器,以及各種傳感器和激光投影儀,可吸附在衣服上,號稱擁有智能手機級別的速度、連接性、攝像功能和安全性;Rabbit R1是一款手掌大小的AI智能設備,1月份在CES展上亮相,號稱要開啟新的人機交互方式。
再比如,停止傳統(tǒng)智能手機新項目投入,押注“AI device”的魅族,也有可能為行業(yè)帶來新故事。
但歸根結底,無論是這家經歷多年沉浮的國產手機老將,稱霸多年的三星、蘋果,還是當下風頭正勁的華米OV,在AI這條賽道上,都將進入漫長的投入周期。而能否在這輪AI軍備競賽中突圍而出,對每一家廠商而言,都是決定未來發(fā)展的關鍵。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2024年的Adobe MAX 2024發(fā)布會上,Adobe推出了最新版本的Adobe Creative Cloud。
奧維云網(AVC)推總數據顯示,2024年1-9月明火炊具線上零售額94.2億元,同比增加3.1%,其中抖音渠道表現優(yōu)異,同比有14%的漲幅,傳統(tǒng)電商略有下滑,同比降低2.3%。
“以前都要去窗口辦,一套流程下來都要半個月了,現在方便多了!”打開“重慶公積金”微信小程序,按照提示流程提交相關材料,僅幾秒鐘,重慶市民曾某的賬戶就打進了21600元。
華碩ProArt創(chuàng)藝27 Pro PA279CRV顯示器,憑借其優(yōu)秀的性能配置和精準的色彩呈現能力,為您的創(chuàng)作工作帶來實質性的幫助,雙十一期間低至2799元,性價比很高,簡直是創(chuàng)作者們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