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發(fā)布的OPPO Find N,用更精巧的設計和更符合用戶習慣的操作獲得不少海內外數碼博主的好評,同時也收獲了大量的潛在用戶和手機訂單。即使要等到23號才可以能支付尾款,但8+256GB版的Find N在京東已經多次被“預購一空”。不難看出,大眾消費者對折疊屏手機還是充滿好奇期待。
聯(lián)想到三星顯示近期的舉動,不難看出各大行業(yè)巨頭都認為折疊屏手機將在未來迎來又一次爆發(fā):根據韓國財經媒體BusinessKorea的報道,三星顯示計劃將可折疊OLED屏幕的產量從每年1700萬片提升至2500萬片,提升超過40%。
要知道三星顯示在折疊屏領域已有多年的運作,三星電子推出的折疊屏手機Galaxy Fold也經歷了多代更替。從技術上說,因生產工藝成熟而提高產量的可能性并不大。以40%的幅度提高折疊屏產量,相信還是因為三星顯示看好接下來折疊屏設備的市場表現(xiàn)。
那么問題也隨之出現(xiàn)了:三星Galaxy Z Fold系列過去三年的市場表現(xiàn)都很一般,為什么在平寂了三年后,折疊屏才遇到自己的爆點呢?或者我們換一個問法:未來的折疊屏手機,和三年前剛發(fā)布的時候相比有什么不同?
折疊屏手機的三年
拋開柔派這樣的離域值,2018年三星發(fā)布了品牌首款采用折疊屏設計的手機——Galaxy Fold。盡管當時的Galaxy Fold在硬件上還有許多“致命”的缺陷,比如UTG超薄玻璃需要一張不能自己撕下的軟性保護貼膜保護,比如極易損壞屏幕的轉軸和明顯的折痕,比如并不實用的外屏和并不嚴絲合縫的折疊機構。但Galaxy Fold依舊向全球手機用戶展示了折疊手機的概念和未來的應用場景。
在Galaxy Fold之前,大家對這折疊屏設備的構想大多基于曾經的雙屏手機。但和京瓷的雙屏手機不同,Galaxy Fold展開后并不是兩個獨立的屏幕,而是一個完整的大屏。這樣的設計允許用戶跳出兩個窗口的限制,以類似平板電腦方式使用手機。再加上來自谷歌第一方的配合,盡管Galaxy Fold還有改進的空間,但從折疊屏的發(fā)展歷程來看,Galaxy Fold從產品實力的角度看沒有太大的遺憾。
但令人惋惜的是,在高昂的售價和并不明朗的折疊屏軟件生態(tài)這兩大因素的共同影響下,第一代Galaxy Fold雖然有不錯的硬件實力,但對大多數用戶來說依舊是一個只能用來嘗鮮的貴價科技玩物,距離一臺日常使用的手機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距離。對三星來說,第一臺Galaxy Fold可能是個不太成功的產品。但對折疊屏手機的發(fā)展來說,Galaxy Fold無疑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自Galaxy Fold證實了折疊屏手機的可行性后,各類折疊屏手機就如同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在了大眾視野當中。外折、內折、三折或是像柔派那樣以大角度“卷起來”的折疊屏手機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取代了屏下指紋技術,成為了智能手機的新標桿。
可惜的是,盡管折疊屏市場迎來了一副朝氣蓬勃的景象,但另一方面,折疊屏手機的出貨量卻并沒有太大起色。根據Counterpoint上報告提及的數據,2019年全年折疊屏手機的出貨量僅50萬臺,2020年這個數字超越了300萬臺,考慮到這已經是多個手機品牌共同努力的結果,折疊屏手機顯然沒能獲得消費者的認可。
折疊屏無法獲得用戶認可
一般來說,一款產品不受消費者認可,我們可以從硬件、軟件和市場三個角度分析。我們先來看看這些折疊屏手機的硬件核心:折疊屏幕。除了三星Galaxy Z Flip和Moto Razr兩款手機外,當時市面上絕大多數折疊屏手機都采用了橫向折疊的設計。與其說這是把手機折疊起來,倒不如說是把平板電腦對著,然后給它打上手機的標簽。從品牌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設計其實違背了過去用戶對手機的認知和習慣,將折疊屏手機作為大屏手機的延伸,從而避開與傳統(tǒng)手機的直接競爭。
但從用戶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設計既限制了平板模式下設備的長寬比,也犧牲了手機模式,或者說“外屏”的用戶體驗,三星第一代Galaxy Fold就有這樣的問題。與“壯觀”的折疊內屏相比,4.6英寸的手機內屏就多少差點意思了。而且為了控制手機展開后的長寬比,Galaxy Fold采用了較為細長的外屏設計,再加上折疊后翻倍的手機厚度,Galaxy Fold外屏更多地還是用于應急,這臺手機本質上更像是一款有外屏的折疊平板,而不是一臺可以展開的折疊手機。
然后是軟件的問題。我們剛才提到Galaxy Fold(包括之后的Fold 2)本質上是一臺折疊平板,而Android平板電腦的軟件生態(tài)不能說差強人意,只能說完全沒有。這也是大多數Android折疊屏手機都將大屏的重心放在分屏和懸浮窗的主要原因。但時至今日,折疊屏的應用生態(tài)依舊是一個不小的麻煩。首先,像Galaxy Fold這樣的產品究竟該定位成手機還是平板?在設計時究竟該朝著日用手機還是生產力平板的方向優(yōu)化?這個問題不要說三星了,甚至連谷歌自己都沒想明白
除了軟硬件的遺憾之外,折疊屏手機還有一個必須正面回應的問題:價格。無論是三星還是柔派,與實際體驗脫鉤的高昂售價很難說服用戶買單。而且二手平臺上價格近乎腰斬的折疊屏手機告訴我們價格只是折疊屏手機遇冷的其中一個原因,只有同時解決硬件、軟件和價格的挑戰(zhàn),折疊屏手機才有可能迎來較為光明的前景。
品牌關于折疊屏手機的探索
于是在最近幾年,我們也能看到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在折疊屏手機上發(fā)力,探索除了折疊平板以外折疊屏手機更多的可能性。Moto Razr和前段時間發(fā)布的OPPO Find N都是品牌探索折疊屏未來的鮮活例子。折疊屏手機不應該停留在技術展示和噱頭的階段,更不應該犧牲作為手機使用時的實用性。
只有讓用戶以最低的學習成本進入到折疊屏的生態(tài)中,折疊屏才有可能迎來用戶覆蓋面的提升。用戶數的提升意味著品牌出貨量的提升,而更高的出貨量意味著品牌可以將折疊屏的研發(fā)成本和生產成本控制得更低,這樣才能反過來刺激折疊屏設備的發(fā)展。
TechCrunch某位編輯就這樣表達自己的見解:這么一款四不像產品,既做不好手機的工作,也勝任不了平板的任務。比如,折疊屏后的屏幕太小,影響使用體驗;而且即使在展開狀態(tài),三星折疊屏設備也不一定就能夠顯示更多的內容等等。
從華為P50 Pocket在互聯(lián)網上的評價來看,盡管折疊屏手機的未來和形態(tài)還在探索當中,但經歷了三年的發(fā)展,折疊屏設備已經成功地引起了大眾消費者的關注,也從曾經的“花瓶”變成了大眾會認真考慮的手機產品。一邊借助折疊手機的形態(tài)向大眾推廣折疊屏概念,一邊探索折疊屏手機在未來的可能性,這樣的雙線發(fā)展無論對手機品牌還是折疊屏手機消費者來說,都會是更好的選擇。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2024年的Adobe MAX 2024發(fā)布會上,Adobe推出了最新版本的Adobe Creative Cloud。
奧維云網(AVC)推總數據顯示,2024年1-9月明火炊具線上零售額94.2億元,同比增加3.1%,其中抖音渠道表現(xiàn)優(yōu)異,同比有14%的漲幅,傳統(tǒng)電商略有下滑,同比降低2.3%。
“以前都要去窗口辦,一套流程下來都要半個月了,現(xiàn)在方便多了!”打開“重慶公積金”微信小程序,按照提示流程提交相關材料,僅幾秒鐘,重慶市民曾某的賬戶就打進了21600元。
華碩ProArt創(chuàng)藝27 Pro PA279CRV顯示器,憑借其優(yōu)秀的性能配置和精準的色彩呈現(xiàn)能力,為您的創(chuàng)作工作帶來實質性的幫助,雙十一期間低至2799元,性價比很高,簡直是創(chuàng)作者們的首選。